张兰是怎么被踢出俏江南的?揭秘创始人出局内幕

从餐饮女王到黯然离场:张兰与俏江南的十年恩怨

说起高质量餐饮品牌俏江南,很多人第一时刻会想到创始人张兰。这位曾以25亿身家登上胡润富豪榜的”餐饮女王”,为何最终失去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?张兰是怎么被踢出俏江南的?故事要从2008年那场改变命运的资本博弈说起。

2000年,留学归来的张兰在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俏江南,凭借精准的高质量定位和创新菜品迅速崛起。到2007年,俏江南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,成为中餐高质量化的标杆品牌。但急速扩张需要大量资金,这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伏笔。

对赌协议埋雷:上市失败触发连锁反应

2008年,张兰引入鼎晖投资2亿元资金,代价是签下一份”魔鬼协议”——如果俏江南在2012年前未能上市,张兰需高价回购股份。这个决定,成为张兰失去俏江南的关键转折点。

2011年俏江南A股IPO申请被证监会冻结,2012年转战港股又失败,直接触发对赌条款。难题是:现金流紧张的俏江南根本拿不出巨额回购资金!根据协议,鼎晖有权自行寻找接盘方,这就意味着张兰彻底失去了公司控制权。2014年,欧洲私募CVC以3亿美元收购俏江南82.7%股权,张兰持股比例骤降至不足15%,从创始人沦为小股东。

资本游戏制度:为什么张兰输得这么惨?

回头看这场资本博弈,有三个致命伤导致张兰出局:

1. 低估对赌风险:餐饮业受政策影响大,却把宝全押在上市这一条路上

2. 现金流管理失衡:快速扩张消耗大量资金,上市失败后毫无缓冲余地

3. 条款设计被动:未设置风险对冲机制,让投资方完全掌握主动权

更戏剧性的是,张兰后来因未如实申报资产被香港法院判刑1年,给这个商业故事添上法律纠纷的注脚。从叱咤风云到”净身出户”,这个案例给创业者最血的教训是:引入资本时,一定要留好后路。

启示录:创始人与资本的相爱相杀

张兰的故事不是个案。俏江南控制权之争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常见的成长困境——需要资本助推,却又难逃资本反噬。对创业者而言,融资协议中的对赌条款就像带刺的玫瑰,用得好能加速进步,用不好则会伤及根本。

如今回看”张兰是怎么被踢出俏江南的”这个难题,答案已很清晰:不是输在经营能力,而是败给了资本游戏的制度。这个案例至今仍被MBA课堂反复剖析,提醒着每一位创业者:企业做大经过中,比赚钱更重要的,是守住路线盘的能力。

版权声明